今天最大的新聞跟新聞媒體有關,自1978年2月18日創刊的民生報決定在2006年11月30日發行最後一次,然後停刊。換句話說,以後應該是很難再有機會看到濃妝豔抹的王效蘭女士出現在各種演藝圈有關的場合。
我要承認,我對聯合報系向來沒有好感,自然也不屑他們開口閉口「質報」的自許。很多人扯上水果日報和數字週刊「有血有肉」的惡性競爭,更多人提到的是台灣的經濟真是越來越不景氣。不過我看到的卻是整個平面媒體的寒冬。
民生報號稱是國內及家庭醫藥體育消費之大成的報紙,好,我們就舉3C消費這個例子,民生報三不五時就會有一些新產品的介紹,在小小的版面裡介紹數位相機、手機、家庭電動玩具,可是如果你對電腦或網路有一點點了解,你就會知道上述三樣產品分別都有非常成功的社群網站,不僅有詳細的功能介紹、和同類型或同等級產品的比較、還有使用者的使用經驗,對照起平面媒體不知道究竟是報導還是置入性行銷的文章,網路已經變成足以取代平面媒體的工具。
同樣的狀況也發生在體育新聞,當你可以從網路上找到更多更專業的球迷或球評 ( 我自己就透過網路認識了好幾位以棒球為職業的球探或球員 ) 的時候,我看不出為什麼要花10元買一份報紙來告訴我那些我早就知道的事情,尤其是報紙告訴我的消息還經常是未經查證或是根本就是錯誤的。
再看影劇新聞,電影上演了,沒有影片的介紹也沒有影評的說法,有的只有男女主角的八卦和緋聞、或是哪些明星穿著光鮮亮麗去參加首映會,別人我不知道,但是對我來說,身為潛在的觀眾,我關心的是剛剛上檔的007電影好不好看、而不是今天有哪些明星去參加007首映 ( 所以報紙所提供的電影介紹,網路都可以查得到;而電影好不好看,也只能透過網友的討論和口碑 ) ;電視節目就更不用提了,金鐘獎頒獎前,媒體沒有不同入圍者的優點分析和比較,只有吳宗憲張菲等人互相隔空喊話...
一個通路之所以可以生存,勢必是它掌握了一定的資源,而這個資源大部分的人都無法取得,所以,資源取得的過程算得上是通路的附加價值。用這個標準來檢視台灣很多平面媒體,很多家都是不及格的。你我都曾經聽過的真實笑話是,有人在網路上捏造個幾可亂真的謠言,過不久以後你會發現這個謠言正大剌剌地印在平面媒體的某一個版面上。或者是你我都曾經看過的,某一個新聞發生了之後,平面媒體直接引述某一個社群網站上一些人的發言,告訴你「網友ABC認為如何如何、網友XYZ又認為如何如何...」,說真的,這種抽樣比站在台北車站隨便拉路人來採訪都還不堪,畢竟後者還會出動一位記者和一部攝影機,而前者則是單純地坐在電腦前面把不知道長得是圓是扁的網路族的意見給剪下再貼上。
如果這就是平面媒體可以作的事情,那麼,網路上很多部落格主都在作同樣的事情,而且他們至少還有自己的觀點,你可以辯解說這些觀點或許不夠成熟,或是不符合新聞報導的原理原則;問題是,台灣的平面媒體就有成熟的觀點或是符合新聞報導的原理原則嗎?大部分可以接觸網路的族群都已經捨棄平面媒體而投靠網路,至於那些還沒有或無法投靠網路的族群,再扣除「更精采的圖片加上更聳動的文字」的水果日報以後,還可以支撐民生報的存在嗎?答案就在你我眼前。
所以,民生報有那麼了不起嗎?專業程度稍嫌不足 ( 我在大部分的部落格上找到的訊息都比報紙寫得更客觀正確 ) 、認真程度也不夠 ( 至少體育新聞是這樣,水果日報的記者是背著相機在外面衝鋒陷陣,民生報的文章則很多是翻譯人家的外電...更不用提偶爾還會翻錯 ) ,今天會打烊其實一點也不奇怪。我的論點一直就很簡單,那就是「景氣在這個時代,肯定是有著很不相同的樣貌」。這年頭不能變得更好就會變得更糟,沒有不上不下這種事。想要用過去20年的成功經驗繼續混下去,恐怕只有被時代淘汰一途。
- Dec 01 Fri 2006 18:35
民生報熄燈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