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美國前總統尼克森於1974年因水門案醜聞被迫辭職之後,一直對媒體保持沉默,直到1977年夏天,脫口秀主持人大衛福斯特訪問前總統尼克森的節目而成為美國電視史上收視率最高的新聞性節目。超過四千五百萬名觀眾急著想看尼克森這位因為水門案濫用身為總統職權因此而下台的前任總統會不會被訪問者福斯特突破心防,說出水門事件的真相,並為此向美國民眾道歉。
  尼克森是一個深知電視媒體的重要性的政治人物。他曾經和越南最後一任總統阮文紹會面,也曾經和中國共產黨主席毛澤東有過歷史會談,這些重要的里程碑,都透過了電視轉播為他營造了正面的形象,但他在總統任內的成就都在水門案之後成為泡影。個性頑強的尼克森並不因此而罷休,他請他的經紀人,好萊塢傳奇人物厄文雷瑟,想辦法透過電視媒體,希望讓美國民眾記起他在總統任內的豐功偉業,也所以,他知道如何找出對他有利的條件和對手展開對話。
  反觀大衛福斯特,他的電視生涯是以喜劇演員起家,後來靠著脫口秀節目由英國紅到美國和澳洲,他得知尼克森的辭職演說收視人口竟然高達四千萬人的時候,就靈機一動,想到訪問尼克森的點子,認為可以為自己的演藝事業再創高峰,不再被人視為只會插科打諢的草包。但是很諷刺的是,尼克森就是因為他不是專業新聞從業人士,而且被公認是個草包的形象才答應接受他的訪問。
  在這場訪問當中,大衛福斯特及理查尼克森針鋒相對、唇槍舌劍,一個是花邊新聞不斷的脫口秀主持人,一個是涉及多件瀆職案件的前任總統,兩人擦出精采無比的火花,但是他們倆都心知肚明,當訪問結束,這兩人一定會分出高下,其中一位一定會成為贏家,而另一方則會在全國觀眾面前灰頭土臉地蒙羞。
  尼克森自信滿滿的覺得以自己的辯才無礙,一定可以扳倒大衛福斯特的攻勢,提醒世人他在任內達到的成就,希望藉這個機會改變人們對他的負面印象,讓他有機會重返政壇,捲土再來。但大衛和他的團隊也不惶多讓,到處蒐集資料希望能讓這位前總統俯首認罪...

請問總統先生.jpg

  這是個歷史故事了。所以不用隱藏結局,最後尼克森在鏡頭前承認自己確實作了濫用職權的行為,並向全體美國國民道歉。這是所有專業媒體記者都作不到的事情,也幾乎可以說是大衛福斯特一生的重要成績。另外一方面,尼克森在這場訪問之後不再有政治前途可言,而這也是尼克森最後一次上電視。

  就電影【請問總統先生】來看,這是一部非常精彩的電影。在進電影院前,我原本以為我會看到二個高手透過語言的過招,但結果並沒有。
  電影一開始,尼克森就已經因為水門事件而辭職下台了。一個在美國已經越來越走下坡的英國脫口秀主持人大衛福斯特,突發奇想地想要利用訪問尼克森來重回舞台,他沒有政治背景、沒有專業經驗,甚至認為自己是個表演者 ( 原文是performer ) 而不是記者,也因此,老謀深算的尼克森想利用接受他的訪問而重建自己的形象,為自己辯護並且強調自己的政績,希望可以在政壇上有起死回生的機會。於是就在雙方各有盤算的基礎下,雙方建立了合作的機會。
  福斯特為了要促成這場訪談,自掏腰包支付給尼克森一筆巨額的酬勞,他原以為許多電視台或廣告商願意贊助這項轉播,但大部分的媒體並不願意付錢給被採訪者,畢竟這一點有違新聞倫理。所以福斯特背負了非常大的經濟壓力,甚至賭上了自己的演藝事業,如果這個訪談失敗,他將會一無所有。而他在這場訪談前努力些什麼?他在飛機上搭訕美女,以帶她一起去見尼克森當作約會的誘惑,他出席各種社交場合,試著尋找轉播的電視台、廣告商,至於尼克森的各種相關資料?那是他旗下研究尼克森的專家要作的事情,看起來不是他的責任。
  果不其然,從第一天的訪談開始,尼克森就完全壓倒福斯特。福斯特當脫口秀主持人的那些伎倆,在政治人物面前簡直完全沒有招架的餘地。尼克森不斷地主導著訪談的進行,對自己有利的部份有侃侃而談,對自己不利的就輕描淡寫顧左右而言他。第一場訪談到第二場訪談到第三場訪談,福斯特變成了眾人的笑柄,連福斯特的團隊都覺得非常挫折,認為自己就要輸給這隻老狐狸了。

  所以電影的關鍵在於,這場逆轉到底是怎麼發生的?

  在電影中,關鍵是一通深夜的電話,由尼克森撥給福斯特的,電話中的尼克森似乎是喝醉了酒。我不知道這是不是真實的歷史,當然也就更不知道電話中兩人的對話是否屬實。但這通電話激起了福斯特的鬥志,他決心要扳倒這個能言善道的政治人物。
  而第四場訪談就在這樣的氣氛之下進行,福斯特提到了深夜的電話,而尼克森完全否認有這麼一通電話,不知道是刻意否認,還是不記得有這通電話。但第四場訪談就在這個詭譎的氣氛中開始,不同於前三場訪談,這一次福斯特展開了全所未見的攻勢,讓雙方的對話越來越劍拔弩張,在完全被逼急了的狀況下,尼克森意外地說出了那句:「一旦總統決定竊聽,就意味著竊聽不再是非法的。」這句話等於他知道而且承認自己做了一件違法濫權的事情。在這一刻,他臉上的表情非常複雜,他由一個勝利者變成失敗者,而福斯特則完成一件無數記者、司法單位、其他政治人物都無法作到的事情。
  在尼克森步出訪談場所的時候,停下腳步來、輕輕地撫摸一位女士懷裡的小狗,細聲問道:「這就是臘腸狗嗎?」他已經不像是一個總統,反而像是一個平凡的老人。到了這一幕,我們很難不同情尼克森。

  「我辜負了他們,我辜負了朋友們,我辜負了國家,更糟的是,我辜負了國家體制,以及那些心懷夢想要從政的年輕人。是啊,我辜負了美國人們,而我將背負這個包袱,度過餘生。」這是尼克森在訪談的最後說的一段話。
  看完了這部電影,步出電影院的時候我在想,哪一個政治人物在步上政治之途的最初,是以謀財或是害命當作目標的呢?但到了最後,為了鞏固權力而必須謀財害命,又有多少人可以抵抗這樣的誘惑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tarpri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