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951年,患有氣喘的23歲醫學院學生格瓦拉 ( Ernesto Guevara ) 與死黨阿爾貝托 ( Alberto Granado ) ,載著滿滿的家當與憧憬,跳上屌車 ( 諾頓500重型機車,在電影中二人戲稱它為「屌車」 ) ,從家鄉布宜諾艾利斯出發,揭開一場貫穿南美大陸,總長超過一萬三千公里的壯旅。
  行過草原、高山、大河、深雪,儘管一路上險阻不斷,偶有爭執,樂天浪漫的倆人仍被這前所未見的無邊景致深深感動。隨著旅程逐漸開展,他們目睹、並體驗了自五百年前殖民者登陸以來,這塊土地所承受的種種創傷、苦難、與不義。貧富的懸殊、階級的對立、種族的剝削、帝國的壓迫,以及人世間永無止息的生、老、病、死,都不斷激盪兩人的靈魂,也在青年格瓦拉的心裡埋下了日後席捲世界的革命之火。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jpg 

  現在,大多數的人一定都看過切‧格瓦那的頭像,在T恤、海報上大量出現,但可能大多數的人也都不知道他是誰。他可以說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是一位傳奇英雄,後來則變成一種流行 ( 我曾經聽過一個女性朋友對他的評論是「他真是超帥的!」 ) 。他是古巴共產革命領導人之一,和卡斯楚一起推翻了古巴政權,也曾經造訪中國 (當然,共產中國 ) ,但因為其理想主義,對古巴當權派的官僚化常常出言批評,跟卡斯楚漸行漸遠。他離開古巴後到了南美洲各國煽動革命,最後在玻利維亞被美國中情局逮捕後遭到處決。而後卡斯楚利用他的死訊鼓動反美情緒,也讓他的名聲日漸響亮。而這部電影描寫的是格瓦那年輕時的故事。

  故事是從格瓦拉與他的醫生好友阿爾貝托計畫一趟摩托車旅行開始,路程由阿根廷出發,經過智利後往北,最後在哥倫比亞畫下終點。雖然電影稱為「摩托車日記」,但其實兩人是用非常克難的方式進行旅程,電影還不到一半吧,摩托車就報銷了 ( 看到這裡時我還在想,不是「摩托車日記」嗎,怎麼沒有摩托車了 ) ,於是兩人只好採用步行、搭便車的方式繼續旅行。
  從電影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有許多天真的理想的人,摩托車拋錨了,自己急需用錢,他不願意拿出女朋友給他的錢,只因為那筆錢是他答應她要買禮物用的;當他看到了貧窮的礦工,他卻毅然決然地將金額不小的這筆錢轉贈對方;幫助他的醫生寫了一本小說,他不願意敷衍說謊,於是直言對方寫得很糟;到了麻瘋病院,並不願意帶著手套來醫治病患...
  同時,就在這一連串的事件中,我們同時也可以看到,旅途中處處充滿不公平和階級的存在。格瓦那算得上是小康家庭,但相對於他的女朋友,他是相當貧窮的;但後來遇到了在礦場尋找工作機會的夫妻,他又顯得富裕許多。看到這些故事,就算我們並不認同,但我們可以理解他後來所作出的許多選擇。

  旅程的最後,格瓦拉說:「我已經不再是我,最起碼不是相同的我。」看到這句話,我們可以想像得到,我們從電影中所看見和所感受的,也許只是當年他所看見和所感受到的一小部分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tarpri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