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2008年11月4日,現年47歲的美國民主黨候選人歐巴馬 (Barack Obama) 為美國歷史寫下了全新的一頁,以非洲裔美國人的身分,成為美國獨立建國二百三十多年來的第一位非白人國家元首。在篤定勝選後,歐巴馬在現場超過六萬民支持群眾的面前發表勝選演說,表示「改變即將降臨美國。」他強調「在美利堅合眾國,什麼都有可能,任何族裔都能當總統。」
事實上,這一次的美國總統大選選戰,歐巴馬提出的主要訴求「改變」非常震撼人心。他在一開始的時候並不是最被看好的候選人、競選經費也不算充足;但他靠著許多年輕族群和中下階層的支持,透過小額捐款和志工的協助,坦然面對自己獨特的身世背景,讓美國人重新看到美國社會所流失的核心價值:包容與開放。當時聲勢遠不如希拉蕊的他,以「改變」作為訴求一路超趕,與政壇老將希拉蕊不斷纏鬥,從民主黨黨內初選中脫穎而出。並在最後的兩黨對決擊敗共和黨總統參選人馬侃 (John McCain) 。
就在這一次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出爐後,大多數美國人民都表示對歐巴馬充滿期待,就連那些沒有投票給他的選民,也多半以相當正面的態度看待這一次的選舉結果,認為這是美國民主政治的一個重大進步、也代表美國的民族融合向前跨了一大步。
過去八年,布希政府的政績乏善可陳,美國又深陷金融風暴所引發的經濟衰退、以及美國國際聲望下滑的內外交迫窘境,為美國歷史寫下新頁的歐巴馬能否振衰起蔽,為美國形塑嶄新氣象,滿足美國人民期待,再為自己留下另一項歷史地位,全世界都在拭目以待。
又到了年關將至的時節,而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國內的就業網站毫無意外地都會公布「有多少比例的上班族想要換工作?」的資訊,而同樣不讓人感到訝異的,總是有相當比例的上班族興起換工作的念頭。追究其原因,則多半是覺得並沒有找到自己真正想要從事的工作、或是認為自己在職場中沒有被放在正確的職位上,以至於無法發揮所長。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形發生?著名的童話故事【愛麗絲夢遊仙境】裡的一段故事,可以為這個問題下一個絕佳的註解:愛麗絲在森林裡迷失方向、巧遇一隻總是面帶微笑的貓 (Cheshire Cat) ,她問笑臉貓:「你可以告訴我,我應該走哪一條路嗎?」笑臉貓回答愛麗絲:「這得要看妳想要往哪裡去?」「我並不太確定該往哪裡去。」愛麗絲說。於是笑臉貓說:「那麼,妳選哪一條路都是一樣的。」如果上班族對自己的職涯沒有明確的目標與方向,又怎麼可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或職務呢?
企業經營也是一樣的。近年來,「願景」成為企業經理人越來越常提及和討論、但卻眾說紛紜且難以精確描述的詞彙。許多企業 (像是常被當作個案討論的迪士尼、奇異公司、惠普科技...) 之所以能成為偉大的企業,都是因為企業的領袖看見了別人沒有看見的目標、然後為這個目標制定了正確的策略和方針,進而成為發展成企業獨有的特點。一個好的企業願景,應該涵蓋企業未來的目標和使命,可以明確指出企業在哪一個領域可以生存、未來的五到十年後可以發展成為什麼樣的企業,更重要的,可以讓企業的全體員工產生一種休戚與共的感覺,對未來的方向達成共識。
如果企業的願景是由高層下達命令的,這樣的願景只是企業領導者個人意志的展現和延伸,員工也許會因為必須待在企業工作而暫時接受這樣的方向,但絕對不可能全心全意地為這個目標而努力,也因此,這樣的願景往往經不起時間或環境的考驗,一旦企業因為客觀環境的改變而陷入低潮,員工也不可能為這樣的目標而繼續留任在企業中努力,換句話說,這種由上而下命令式的願景,力量是有限的。
真正的企業願景,必須是組織成員共同的願景,也同時是每一個組織成員的個人願景的一部分。只有當每一個組織成員的個人願景和組織的共同願景結合的時候,才有可能讓大家為了這個共同的目標而作出奉獻和努力。
一般來說,企業在凝聚共同願景的過程中,常常藉助外部顧問的協助,邀集企業的重要幹部或核心員工,一起透過腦力激盪、意見交換、溝通分享,將每一個人的目標逐漸地匯集成為一個具挑戰性、卻又不是遙不可及的共同願景。等到大家對願景有了共識以後,還要能夠將這個願景作簡單、清楚、激勵人心的描述,作為全體員工溝通的工具。唯有當企業願景同時兼具挑戰性、參與性、清晰可見、激勵人心,才有可能讓員工有一個明確的努力方向,並且可以讓員工將願景落實為實際行動,更重要的是在困難的環境中可以激勵士氣、讓大家朝著目標持續努力。
相較於馬侃,歐巴馬比較年輕、從政資歷不長、而且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非洲裔總統候選人,但他提出「改變」的口號,訴求一個更平等、更團結、更安定的美國,就足以感動無數志工主動支持他並且為他拉票,並在超過一年的漫長競選之路上贏得最後勝利。企業的經理人們,你們也為自己的組織設立了足以激勵員工的願景了嗎?
~這篇文章刊登於經理人月刊, 2009年1月號~
- Jan 01 Thu 2009 00:42
(轉貼) 願景的力量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