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法則一、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袖手旁觀坐視人類受到傷害。
  法則二、除非違背第一法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
  法則三、在不違背第一法則及第二法則的情況下,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從小女孩和她的保母機器人、派駐水星卻陷在迴路中而不停轉圈圈的Speedy、有著心靈感應能力的機器人Herbie...根據這三大法則,人類從二十世紀末到二十一世紀中期,逐漸建立了龐大的機器人,從小到為個人服務大到進行各式各樣的外太空探索等任務。而隨著美國機器人公司首席機器人心理學家蘇珊凱文的回憶,這些故事刻畫出機器人的演進、以及人類生活在有了機器人之後產生了甚麼樣的變化。
  當機器人開始思考、當機器人發現自己比人類情緒穩定也比人類理性更比人類強壯、當機器人開始有了信仰、當機器人不再相信自己是由軟弱無能的人類所創造的...人類和機器人之間,會不會產生截然不同的互動關係...

我,機器人.jpg

  這是任何一個喜歡科幻小說的人都不應該錯過的經典作品:艾西莫夫在1950年,距今60年前就出版的【我,機器人】。他創造了機器人三大法則,被文壇公認是「現代機器人故事之父」,在他之後和機器人有關的故事,大部分都或多或少採用了他的一些設
定。如果你只看過電影【機械公敵】的話,我們可以這樣說,電影只不過引用了原著小說中幾個零星的片段,就構成了一部好萊塢大片,那麼,更遑論這部原著小說有多精采。
  因為故事是在距今60年以前就寫成的,其中有一些細節看起來沒有那麼地科幻,用現在的眼光看來甚至有一點落後;除此以外,故事中人類社會應該會在二十世紀末就開始接受機器人的服務,如今也並沒有實現。但這些小節並不影響到這本小說的可讀性。艾西莫夫真正關切的重點是人類和機器人之間的關係。
  這本書從書名就告訴你:「我,機器人」。如果有一天機器人開始思考、開始展開自我認同、開始意識到自己只是受造之物,這個世界將會如何變化?我們如何確定,情感上比較脆弱、邏輯推理能力和算術能力較差、肉體也比較軟弱的人類,可以繼續領導並指揮機器人?

  當我們不斷地將科技推向更先進、更有效率的境界的同時,我們是不是試圖扮演上帝?如果我們所創造的知識份子也打算建造屬於它們的巴別塔,我們也打算阻止它們嗎?或是我們可以如何阻止它們?
  如果你看過電影【機械公敵】,請忘了電影裡的置入性行銷和華麗的特效與動作場景,來讀艾西莫夫的原著小說吧;如果你沒有看過電影的話,那麼你更應該一讀這本重量級的經典科幻巨著,而且現在不讀,說不定很快就會來不及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tarpri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