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其實【紐約黑幫】的劇情非常簡單:略為沉重的故事主軸,不外乎一個「為父報仇」而已。不過 看這部電影讓我想起另外一部同樣描寫黑幫的電影【非法正義】:當情同父子的二個人遭逢了血統關係上的殺父或殺子之仇的時候,情同父子中所謂的「情」,竟是如此不堪一擊。

  1863年的紐約市。年輕的阿姆斯特丹來到龍蛇雜處的曼哈頓「五角地」。16年前,阿姆斯特丹在五角地親眼目睹父親瓦倫神父死於幫派組織「本地人」老大「屠夫比爾」之手。如今,一心報父仇的阿姆斯特丹舊地重返, 準備施展復仇大計。
  「屠夫比爾」以正統美國人自居,仇視外來移民。他殺死瓦倫後,解散瓦倫帶領的愛爾蘭「死兔幫」,一舉成為五角地一帶勢力最龐大的黑幫老大,且每年舉行慶祝大會。而阿姆斯特丹決定在慶祝大會上為父報仇,為此阿姆斯特丹深入「本地人」這個幫派,取得屠夫比爾的信任。弔詭的是,屠夫比爾相當欣賞他,視他如己出。在他臥底的這段期間,阿姆斯特丹和扒手珍妮艾佛丁相識相戀。直到阿姆斯特丹知道艾佛丁和屠夫比爾關係非比尋常,三人關係愈趨緊張。
  在此同時,美國的南北戰爭越演越烈,越來越多貧困的年輕人被徵兵 ( 有錢人則可以付錢取得徵兵的豁免權 ) 到前線,為自己根本不相信的解放黑奴理想而喪命。終於,一年一度慶祝「打敗神父瓦倫」的盛大活動又到了。阿姆斯特丹決定挺身而出,為報父仇而戰,而紐約市則爆發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暴民事件...

  【紐約黑幫】一片入圍10項奧斯卡最後卻全軍覆沒,其實並不是難以想像。因為本片觸及了美國歷史上頗有爭議的一段往事。電影一開始,就是新移民組成的「死兔幫」與紐約本土幫派的決戰,神父瓦倫正是「死兔幫」的領導者,而「屠夫比爾」則是紐約本地傳統勢力的代表,這場戰鬥奠下了阿姆斯特丹必須為父報仇的宿命。馬丁史柯西斯雖然以壯盛的鼓聲和華麗的攝影機運動揭開了這場序幕,但很諷刺的,所謂的「本土幫派」只不過是比「死兔幫」裡的愛爾蘭人或其他族裔更早來到美國的「舊移民」而已,因此「本土」的正當性根本不堪一擊,維護既得利益才是根本的原因。再者,父親與仇敵這兩個原該對立的形象,隨著長大的男主角阿姆斯特丹回到紐約,刻意親近屠夫比爾之後,清澈的復仇意志也開始混淆了起來,一方面他發現仇人供奉父親的畫像,並且直稱對手是他這輩子最服氣的人,而有惺惺相惜之感;另外一方面,屠夫比爾也確實把阿姆斯特丹當成幫派的傳人看待,而有了一種類似義父義子的關係;當然,這也讓曾是屠夫比爾的女人的珍妮艾佛丁,在與阿姆斯特丹發生關係後,增加了另外一個衝突點。
  至於這些主要角色身處的時空,也就是南北戰爭時期的美國,在【紐約黑幫】中,為了解放黑奴而打仗的北方,其實充滿了反彈的聲浪,有錢人可以繳交三百元給國家就不必上戰場,而軍方則在碼頭上強拉剛抵達港口的移民去為他們根本還來不及認識的國家捐軀,劇院裡演林肯的演員被台下的觀眾扔擲東西洩憤,當民怨升至為暴動後,北方佬的自相殘殺以及軍隊的鎮壓動作不見得比南方蓄奴的暴力或種族歧視輕微。而政客們為了鞏固自己勢力,不惜透過利益交換、煽動群眾、作票以取得成為民意代表的正當性,更是讓人對美國這個民主大國有了另外一種認識。
  所以故事一路發展下去,電影最後的決鬥看似和片頭如出一轍,但卻是那麼地不同。同樣的場景、同樣的對峙,但是片頭的決鬥宛如是全紐約最重要的大事;到了片尾,由於同一時間紐約市的 中下階層群眾暴動、攻擊富人和官署、殺害黑人,以及政府與軍方以優勢火力壓制暴徒,無論是為父報仇的死兔幫或是鞏固既得利益的本土聯盟,在美國歷史上都顯得微不足道...

  而究竟決鬥的結果是誰死誰活,對政客而言,只有一句「今天又埋葬了不少選票」最為真切。

  總的來說,這不是一個討喜的電影主題。以本片導演馬丁史柯西斯 ( 執導【計程車司機】、【蠻牛】、【純真年代】等片,最近再以【神鬼玩家】一片囊括奧斯卡11項入圍 ) 的聲望,加上丹尼爾戴路易斯、李奧納多狄卡皮歐以及卡麥蓉狄亞等演員陣容,最後落得雷聲大雨點小的結果,我想也就不令人訝異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tarpri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